首页 汉中书协 书坛资讯 书法人物 书理书论 历史遗迹 县区平台 书法团体 作品欣赏
  县区平台: 汉台 | 南郑 | 城固 | 勉县 | 洋县 | 西乡 | 宁强 | 略阳 | 镇巴 | 留坝 | 佛坪
首页 >> 书理书论书法理论 
中庸精神与书法之道
发布日期:2011-12-25 20:11:30 来源:SHUFA0916点击次数:0

    张辛:中国书法是中国一个非常古老、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,在世界艺术里边是独树一帜的,所以探讨这么个题目在今天来说,从中国文化研究角度来说是有它的特殊意义的。那么我们今天讲座准备讲两讲,就这个题目讲两讲,第一讲就是中庸精神与书法之道,第二讲讲中庸精神与书法之器。

 

    这一讲我们先讲第一讲,中庸精神与书法之道。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,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伟大贡献,我们的许多先贤对书法都有很高的评价,比如说清华的著名教授梁启超先生就说过,说“各种美术当中,以写字为最高”,这是梁启超先生讲的。再一个沈尹默先生讲,他说书法能显出惊人奇迹,无色而具有画图之灿烂,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”,这是北大著名教授沈尹默先生讲的,著名书法家。再一个,著名文人林语堂先生说过,说“书法构成了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”。北大著名教授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“书法代替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”,这是中国几位大家对书法的一些看法。我们知道艺术大师毕加索讲,“假如我生在中国中国,那么我一定是一个书法家而不是画家。”通过这几位大家对书法的评价可以看出书法特殊的审美价值,这里边实际上在讲书法的审美价值。为什么书法只有几个墨点子、几个黑道子却显示出了如此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性?这个很多人都曾做过探讨,但或者是语焉不详,或者是不得要领,或者是有时偏颇,所以这个问题到现在我觉得还没有真正的给它一个比较理论性、比较全面的阐述。那么如何来认识书法艺术?我认为只有一点,那就是从根本上来入手,那么这个根本是什么?就是中国文化,因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。那么说起中国文化是个大题目,中国文化是什么东西呢?我们虽然都是知识分子,都是中国人,但未必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,所以中国文化应该怎么来理解?当然这里边还有个问题,就是根本,中国文化根本是什么,它的根本点是什么?核心是什么?这个今天当然我们展开论述,只能讲核心。中庸精神,这样为什么这么讲,从五四以来,历代我们许多先贤都对中国文化做过探讨,特别是五四以来,很多中国的学者,因为面向的资本主义的思想大量的涌入中国大陆,所以这时候很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自身进行探讨,所以提出很多观点。比如说李大钊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个静本位文化,静,安静的静。比如说北大教授梁漱溟他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,蔡元培先生认为(中国文化)是尚中庸,等等。还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是德性文化,还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是形上文化,等等,这些都对,都非常中肯,但是都没有具体的(研究),这些都抓住了中国文化的核心。所以我们今天不管是静,不管是伦理,不管是德性,不管是形而上等等,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句,就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文化。

 

    那么下面我就简单谈谈,什么叫做中庸。中庸有两个含义,中庸是个老的(观念),我们知道中庸观念是谁提出来的?是孔子提出来的,是孔子对中国典型的一种思维观念的理论的概括。这种观念实际上流传已久的,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《中庸论》,在这里边不能展开论述,我们现在只简单的探讨一下中庸基本含义和中庸精神。中庸是个什么东西呢?中庸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高的一种思维观念和行为准则,这里边有两大含义,一个就是中,一个就是庸,两个含义。所谓中是什么,所谓中从字面意义上讲,很容易理解,中就是正,就是中点,或者说扩大而言就是中央区段。但是问题实质并不是这么简单,它是有很深刻,更为深刻、更为广泛的意义,这个意义是什么?我们只引用一个人,就是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句话,他讲“事物若臻至完善,若要保住完善状态,那么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的地位、恰当的限度、恰当的时间”,这三个恰当就是“中”。这三个恰当,恰当地位、恰当限度、恰当时间,那么这三个恰当就是“中”,所以一句话,中就是最合适,也就是最好,也就是最佳,这绝对不是我们在过去批林批孔,或者在五四以来对中庸思想那么理解,就是说中就是不偏不倚,就是和事老,就是和稀泥庸俗一类,这个我认为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误解,或者一种矮化,或者是一种俗解。中庸思想并不是那么简单,为什么?因为孔夫子绝对不是一个一般的(人),而是中国文化里一个重要的名人,他这种思想难道就那么简单,就是不偏不倚吗?不是,实际上这个中不是。宗白华先生说了,中不是庸俗一流,绝对不是庸俗一流。所以这里面是什么?所谓中,它是一个思想,它是一个恰当,恰当地位、恰当限度、恰当的时间,这个中就是恰当。这个《论语》孔夫子讲,他讲什么呢?他说“我有知乎哉,无知也”,他说我没有,那么有鄙夫问于我,空空如也其端而已,他的学问在什么地方?其两端而已看完一件东西以后,把它两端看一看,这就是它的本事。为什么看两端?就是要找到这个两端之间的最好的位置,这个中绝对不是中点,记住,他找这个两端之间最好的位置,那么这个就是中,所以他说攻其一端,攻乎一端斯害也已。所以不能够攻乎一端,必须找到恰当合适的位置,这是孔子的思想。老子呢?老子说“是以圣人去奢去甚去泰”,为什么要去奢去甚去泰?也就是要保持一个最好的限度。所以我们知道老庄思想和孔子思想过去都认为是水火不容的,其实不是,为什么?都是中国人,他思维是一致的,特点都一致,这点没有任何问题的。过去我们片面地强调他们之间的区别,实际上在一点上,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,特别在中庸的观念上,只要是中国人都有这种基本上的思维方式,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思维方式。所以老子还说,“多言数穷不如守中”,明确讲,这个思想都表明一种中庸思想,所以总之,中就是最佳、最恰当、最适合,就是恰到好处。我们要引伸出来,这个黄金地段就是真淳之境精粹所在,我们再可以引伸,就是天人合一的最佳的契合点。所以中不是那么简单的,那么简单的思想,不偏不倚就完了,一条绳子拉出来对折就是中,不是那么简单的。我可以再一个通俗的例子,过去我们一般到了一个(人)家去作客,过去都是用长板凳,一进去以后请坐,那么你坐在什么地方?这就有选择了,你说你坐在正中,那么这个人没教养,那么坐在什么地方,坐偏了不行,要摔跟头,坐什么地方?正中偏一点,那么这个地方最合适,这个地方就是中,而绝对不是正中那个是中。所以这就叫做中庸之道的中,所以中国人就要找这个最合适最恰当,所以中的概念讲清楚了,就是这么个意思。

 

    什么叫做庸,庸就是常也,规律也。说穿了,也就是传统,就是我们的祖先,我们的圣人带领我们走过来的最佳路线,他实践了,他找到了中点,所以领着我们从最好的路线走过来,那么这个东西就叫庸,所以庸就是传统,就是规律,所以朱子讲,庸是常然之理,二程讲庸是天下之定理,就这个道理,就是不变的法则,这就是庸。所以庸就是我们先王的遗则,先王给我们留下的法则,就是祖先圣人带领我们走过来的最佳路线,也就是中的最高表现,是实现中的规律、法则和途径。

 

    张德:中的最高表现是实现中的规律、法则和途径,所以宋代一个哲学家叫叶适,他一段话说得非常精采,他说“道原于一而成于两”,这段话“道原于一而成于两,中庸者所以济物之两而明道一者也”。也就是说道是一条道,成于两是什么?这个两是今天的话,我们正确、全面理解的话就是阴阳,所以道生一,一生二生三,三生万物,这个道是一切事物的本原,宇宙的本原,所以这个道成于两,就是阴阳,这个思想中国有史已久。所以孔子之谓治也,他接着讲“水至于平而止,道至于中庸而止”,所以道到最高水平的就是中庸。这是讲得很清楚,《礼记》中庸篇也讲了“极高明而道中庸”,就是这句话,所以高明中庸不是一个简单思想,所以“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,致广大而尽精微,极高明而道中庸”,最高明的才讲中庸,才能谈得上中庸,所以这就是说中庸之道是处理天人关系,特别是处理人人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最高的准则。所以中庸绝对不是简单的庸俗一流,它有很深刻的思想,是中国人一种典型的思维的特点。

 

    那么在我们古代贤哲先贤里面,最中庸、最高明的是谁?只有两个,一个是什么?一个是大自然,一个是祖先,所以最高明只有两个,最中庸只有两个,大自然和祖先圣人。在这个意义上,为什么是大自然呢?中国讲一切艺术也好、一切学问也好、一切等等,最高的境界是什么,回归自然,最高境界就是回归自然,所以中国艺术最高的是什么“法自然师造化”,这就是它的基本根据。因为大自然、大宇宙它日月星辰运行都是井然有序的,我们可以看出来,所以万物生生不息,周而复始,所以非常的和谐,非常玄妙,所以中国人深切的感觉到这一点,所以把大自然觉得是一种严整的秩序,是一种圆满的和谐,这是宗白华先生的话。所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特殊的一种感情,为什么?中国文明是农业文明,农业文明一个特点就是靠天吃饭,所以对大自然这个老天爷是格外的抱有一种亲和的态度,它须臾不可离之。所以对大自然是非常亲和的,不像西方人跟大自然是有隔膜的,为什么隔膜?因为他认为生在世界是寂寞、孤独,所以要改造自然,要改造世界,要战胜世界等等,提出这些思想。中国不是(这样),要什么?要和大自然交朋友,抱一种夫子亲和这种态度来对大自然,这是西方和中国的一个不同之处,这是一个。所以我们中国的艺术,中国书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“法自然师造化”,祖先圣人是什么,是因为什么呢?因为是人任之至也,最高的、最彪形的人就是祖先圣人,在我们中国人的看(法)里面,是最高的人所以是具有中和之质者。所以我们祖先在我们的眼里边确实是非常的神圣,非常的高明,为什么?他给我们选择了非常好的,也就是最中的生产方式,农业,给我们选择了最好的生活方式,也就是心灵化的生活,中国人就是那种期待值不高的心灵化的生活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等等诸如此类的,这种生活叫心灵化的生活,给我们选择了很好的居住环境,最好的,最中的,中国,什么叫中国呢?最好的国度,中国。所以就连我们中国人,黄种人也被认为是最佳人种,当然这里面我讲这种话是稍微(有点过之),但是世界上流传一个很古老,传播非常广的故事,是什么呢,就是上帝当年造人的时候,用泥巴捏巴捏巴以后放在炉子里烧,结果烧的时间短,拿出来的是什么?白人,第二个烧时间长了拿出来的是黑人,烧煳了,最好的火候恰到好处的(就是)黄种人。所以这就是说中国文化中这个思想是由来以久的,我们从肤色上是这样的,我们从五官各方面长的就是趋于最中,最佳的那种情况。当然这样讲可能不太合适,但是确实说明一个问题,所以这个可以说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今天,所以中国人讲孝道是有根据的,是由来以久的,为什么中国讲孝,这是一个必然的,因为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今天,我们一切如果没有祖先,我们今天仍处在蒙昧时期,就是这个道理,很简单,所以这就是说我们要饮水思源,要重孝道。

 

    总之中庸精神就是适度把握,就是追求最佳状态,也就是天人合一,用宗白华先生讲的话就是“中庸之道并不是庸俗一流,并不是依违两可,苟且的折中乃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毅力,综合的意志,力求取法乎上,圆满地实现个性中一切而得和谐,也就实现了。所以中庸是为了实现和谐这个和谐是什么,这非常重要,和谐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之一,宇宙的另外一个根本法则是什么?是秩序,刚才我们讲的日月星辰运行有序,那么它每天运行,这个和谐是靠的依序来实现的,来完成的,所以依序与和谐就是宇宙根本法则,所以中庸就是为了实现秩序与和谐一个最根本的理论,一个最根本的理论原则,理论观念,这就是我们要讲的。所以印度思想家泰戈尔先生非常尊崇,非常崇拜中国文化,大家看看这段话,他说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,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,爱护备至,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,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,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,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这种秘密,我实在妒忌他们有此天赋,并愿我们同胞亦能共享此秘密”。

 

    那么事物的旋律的秘密是什么?中国人发现的美丽精神是什么?就是秩序与和谐,换句话也就是节奏与和谐,秩序也就是节奏。所以泰戈尔动中国文化推崇备至,就是实际上他认识到中国文化确确实实是一个最讲秩序,最讲和谐的文化。为什么?因为节奏或者秩序是什么?就是礼的精神,礼的精神就是秩序,乐的精神就是和谐,所以中国文化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,就是这个道理。礼是什么?礼就是社会的秩序,宇宙的秩序,社会的秩序。和呢?和就是和谐,一切和谐,宇宙的和谐、社会的和谐就是通过秩序来实现的。所以这种思想在中国人(思想)里面根深蒂固,为什么?《礼记》乐记篇中讲过,“礼者天地之序也,乐者天地之和也”,不管社会也好,还是大自然也好,这就是根本的法则,就是一个秩序、一个和谐。如果世间、宇宙失去了秩序,不和了,那么结果就是宇宙大战,星球之间的互相碰撞,你想想什么景象。社会不和,社会不和就是战争,人与人之间不和,不和就是打架,如果人身体不和,阴阳失调就得病。这是个非常浅显的道理,失去了秩序就没有和谐,没有和谐就带来这个灾难,这是必然的,所以宇宙的和,古代讲(叫做)太和,所以这就是中庸精神的一个基本的根本点,我们在这里要讲清楚。

 

    那么书法这个小小的东西为什么扯到这么远,这里边很清楚了,我们刚才讲了宇宙秩序与和谐,我们中国艺术的境界是要“法自然师造化”。另外还有一个特点,中国的艺术要重传统,为什么?就是刚才讲的,祖先圣人他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财富,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对给我们留下的财富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。所以孔夫子说“述而不作”,就是这个思想。所谓“述”就转述,引述,所谓“作”就是创作。述而不作那就是说太保守了?其实孔夫子并不是那么简单,述而不作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,为什么?因为古代的有的东西是我们后人无法超越的,我说这话可能在清华讲不合适,我们每天做出来很多发明跟创造,这些东西古人没有,是没有发明创造,但是没有古人也没有你们今天的发明创造,这道理和清楚了,对不对。因为古人有的东西你没法再创造出来,比如说《四书五经》,你还能再创造出来吗?仰韶彩陶能创造出来吗?玉器能创造出来吗?青铜器能创造出来吗?唐诗宋词能创造出来吗?谁敢放言说我写的诗李白杜甫好?那不是疯子就是傻子,对不对,说我的字比王羲之好,那肯定又出了毛病了。这就是历史在特定时代产生特定产物,在这里面,我们再做,没有意义了,我们的任务并不是要超过古人,而是把这东西传下去,打造我们时代的特色,这就是我们的任务,而不是要超越古人,要创造比王羲之还王羲之,那是不可能的,特定时代产生特定产物。

 

    那么书法呢?所以这样的话,刚才讲了,就是源于自然的,就是中国人根据他对世界的,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然后为了表达自己特有的思想感情,而创造出来的这种书法艺术,来寄托他的感情,来抒发他的感情,就是这种东西。为什么呢?因为大乐与天地同乐,大理与天地同结,所以人道是源于天道的。所以中国人就在这摩尔至之的态度里边关照自然,关照社会,最后体验到了宇宙间这种生生不已的这种节奏,这种法则,然后把自己也纳到这个节奏里边,过着一种比较心灵化的一种愉悦的生活,所以这就是自觉的与大知道交朋友,自觉地把自己纳入大自然当中,来实现的价值,实现自己感情的这种寄托,这就是我们讲的。所以他对一切东西,通过自然物象的一些提炼,或抽象的东西,他寄入了无限的情感,无限的关注,最后书法这东西他认为是最能够寄托思想,最能够书法情感的一种东西,这就是说中国艺术最根本之处我们要从这来体验出来。所以书法是中庸精神的最高产物,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谈的,所以我们说书法这个小小东西起到这么高的高度,是不是说得太悬了,我觉得一点不悬,为什么?就是大自然,就是师造化法自然这个思想。

 

    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,书法是中庸精神的最高产物。那么下面我们就简要的谈一谈书法是什么东西,就是说用中庸精神来谈一谈书法的意义,就是书法的道。这个道是什么?《易·系辞》上讲,“向而上者为之道,形而下者为之器,化而裁之为之变,推而行之为之通”,所以“道、器、变、通”这四个字,这个道是什么?就是道理,就是法则,就是意义。所以所谓书法之道就是书法意义或道理,所谓器就是有名之体,有实物能感觉到、触摸到的东西,所以这就是器,就是技术,就是事物,这就叫器。什么叫变,什么叫通,这个变就是指的变化、演变,就是历史,所以我们要认识一种艺术,他们最欣赏的要素是什么,就是三点,一个要懂得这门艺术的意义,第二要懂得这门艺术的技术,第三要懂得这门艺术的演变,它的历史。这样的话它具备了艺术鉴赏的基本条件。所以我们今天探讨书法也主要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,探讨它的道,它的道理,它的意义,第二,探讨它的器,探讨它的技术,它实践的工具,还要探讨了解它的历史。但是时间有限,我们只能讲前边两个,道和器,今天我们主要讲它的道。因为这个道,就是它的意义,它的道理,书法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,有什么道理,它有那么高的审美价值,为什么探讨它的基本道理。你不知书法为何物你每天拿一个毛笔写,他永远是盲目的,这里边有很多教训,因为书法本身是一种文化行为,是文之余史之余,如果没有文化搞书法是不可想象的,所以这里边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。

 

    那么我们怎么样理解书法的道理、书法的意义呢?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释,第一方面,书法的线条选择和形上追求。我们知道书法的最基本的形象组织,或它基本的表现手段是什么?就是线条,这个大伙儿都很清楚,这个无庸置疑,为什么?因为字本身就是用线条来构成,一个一个线条来构成的,所以这就是中国书法(的构成)。其实不仅仅中国书法,中国绘画以最典型的形象组织,它的形象组织和最基本表现手段同样是线条,所以中国艺术都是以线条作为它形上组织和表现手段。为什么?不管是书法也好,绘画也好,为什么?今天我们就在这里边探讨这下这个道理。上边我们刚讲过了,宋代的叶适他讲过:“道源于一而成于两”,那么这句话实际上出自什么?出自《易·系辞》另一句话,叫做什么?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这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什么意思,这其实不难理解,看似很玄妙实际上不难理解。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才讲了,道就是道源于一而成于两,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我们祖先认为宇宙怎么形成的呢?宇宙一开始是一种元气,元气一分为二,成两种东西,一种是阴,一种是阳,所以道的本身就是元气,元气就是虚而无形的,所以虚而无形的就谓之道。那么分为两个,就分为阴阳,阴阳相生就产生万物,所以化育万物谓之德,所以道德的意思是什么,道德,管子讲,“虚而无形谓之道,化育万物为之德”,所以道德的本意就是这样意思,因为阴阳之间要发生关系,阳施阴受,阴静,发展关系就产生万物,这就是中国的阴阳,所以宗白华先生说,一阴一阳之谓道,是中国人最根本的世界观,就这意思。那么这个一阴一阳是什么?阴是什么?阴就是虚,就是静,就是柔。阳是什么,就是实,就是动,就是刚。那么中国的书法也好,绘画也好,就是通过虚实、动静、刚柔、它们的线条(表现的),它们的线条无非就是一个虚实,就是个刚柔,就是个动静,所以线条的东西就集中代表了这个特点,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思想是我们要探讨的。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要选择线条,这里边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因为我们的书法就是通过线条的虚实、刚柔来实现它的艺术魅力的。所以线条的形态无非就是一个实一个虚,它的神质无非就是刚和柔,线条无非一个刚一个柔,一个虚一个实,就是这个问题。这样的话,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书法的线条是一个深刻的根源,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,这是第一个方面。

 

    第二个方面,为什么说中国选择线条呢?还有个最根本问题。一阴一阳之谓道,那么道是什么?为什么这么高深的学问最后用一个“道”字来概括,什么叫道?古人讲很多了,形而上者谓之道,虚而无形谓之道,一阴一阳谓之道,往来开阖谓之道,等等,讲了很多。那么这个道这么大,还有老子就是道家,这个道就是什么意思呢?很多人把它看的越来越悬,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个东西,实际上非常简单,什么叫道,道就是一条道,就是道路,就是途径。那么道路是什么?一条道是什么?就是一条线条,所以我们讲中国人他确实思想非常深刻,这个道不是别的,就是一条道,就是个线条。所以中国人这种艺术我们讲是什么东西?真善美,美的原则是世间最高的原则,所以中国的艺术选择线条作为它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形象组织,确确实实非常深刻的,道者就是一条道,一个线条。这就是道的最基本的,我们讲线条的最根本的内涵,最基本的依据就在这儿。所以线的艺术就源于道,中国艺术高就高在什么呢?它就是要表现它的思想,表现它的实质,表现它的精神,就是这个东西。那么有人说了,中国的线条不行啊,因为画线条不如画面,面、块可以表现明暗,可以表现凸凹,可以表现主立体感,线条没法表现啊,因为你没法表现所以你才不表现。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,艺术家不是讲过“非不能也,是不为也”,我们并不是不为,是不为,我们不愿意这么干,因为这么干太累了。因为黑格尔说,如果说我们要再现自,要模拟自然,那就好象是一只爬虫去爬着追大象,一个小虫子爬着追大象那谈何容易,可能吗?所以艺术家绝对不是要模仿、再现自然,他的任务、他的意义、他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把握物象的精神实质,把外在的东西舍弃掉找到它的精髓,概括它要点来表现他它,这样才是艺术家他本来的,应该所做的。所以书画之妙当以神会,难可以形器就也,就是这个道理。这就是我们讲的书法追求,我们当然不能够否认线条确实有局限性,在反映物象方面有局限性。所以,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书法的第一点,就是线条追求,中国的线条选择和形上追求。所以中国艺术就是追求这种,就是为了摆脱行迹,不为物所累,简迹象以增内涵,以抽象的笔墨来表现非常具体的人格风度和个人情感,这个从王羲之,从颜真卿,宋四家,历代的大家都是如此,它绝对不是要雕琢形体,摆弄这个架势摆弄那个架势,那又太可笑了,而是表现思想,表现情感,表现的是一种超社会、超世界的理想,是脱离物质束缚发挥自由情致,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点。有什么问题,我们现在有点时间可以提一下,我可以解答一下。

 

   

 

    提问1:老师,我想请问刚才这个问题,就是说中国书法艺术实际上它源于中国的儒家传统文化,那么您能不能谈谈中国书法艺术以后的这种发展趋势的特点。

 

    张辛:关于书法未来发展趋向的问题,或它以后的发展趋势,或者它怎么样发展,首先肯定一点,艺术生命之树是常青的,肯定不会因我们现在使用电脑或者使用硬笔,或者使用其他方式最后这个东西会消失,这个不会,为什么?就是因为它是一种艺术,艺术是给社会带来美的,带来精神愉悦、精神享受的,所以这种艺术即使说以后参与者越来越少,但是这种艺术将会永远流传下来,因为它本身是一种非常高深的、非常有内在的、非常有基础的、非常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一种艺术,所以它永远会发展的。发展到什么形势呢?我刚才讲过了,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。

 

   

 

    张辛女儿:我爸爸特别厉害,老打我,我不喜欢。我爸爸最爱看篮球,还老看书。

 

    张辛:第一是比较正直,这是我的性格,确实非常正直。第二,我讲究诚实。


地址:汉台区莲湖路市群艺馆书协办公室
联系人:张老师
邮箱:shufa0916@126.com
网址:http://www.shufa0916.com

汉源书法 | 书坛资讯 | 名家推荐 | 书理书论 | 历史遗迹 | 县区平台 | 书法团体 | 作品欣赏
版权所有:汉中书法 copyright 2011-2012  陕ICP备16001073号-1
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024*768以上
后台管理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