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汉中书协 书坛资讯 书法人物 书理书论 历史遗迹 县区平台 书法团体 作品欣赏
  县区平台: 汉台 | 南郑 | 城固 | 勉县 | 洋县 | 西乡 | 宁强 | 略阳 | 镇巴 | 留坝 | 佛坪
首页 >> 书坛资讯书坛新闻 
沈尹默祖孙三代的镇巴奇缘
发布日期:2023-10-05 22:53:31 来源:shufa0916点击次数:0

   沈尹默是著名学者、诗人、书法家、教育家,与其兄沈士远、弟沈兼士合称“北大三沈”。鲜为人知的是,“三沈”的祖父、父亲都曾在汉中镇巴县(清末定远厅)为官,“三沈”也都在镇巴生活过十余年。今年是沈尹默先生诞辰140周年,本网特推出纪念沈尹默先生合辑。


  纪念沈尹默先生诞辰140周年合辑  


第一辑


沈尹默祖孙三代的镇巴奇缘



      民国时北京大学教授中有沈士远、沈尹默、沈兼士兄弟,均学富五车,这就是名重一时的“北大三沈”。尤是排行第二的沈尹默,因其学识、书法、人品享誉于文化教育、书法美术领域。我原晓“三沈”祖籍浙江,客居汉阴,读史方知“三沈”曾在镇巴生活十年,学识发端积淀于此,其祖父、父亲都在定远厅(镇巴)任过同知。沈氏三代在偏僻的定远一地山居生活十数年,实属镇巴近代史上的一桩荣耀盛事;父子在一厅任主官,不仅汉中、即使有清一代二百多年间也属罕见,堪称奇缘!

沈尹默

沈尹默(1883一一1971)


   沈氏是历史悠久的江南望族,梁漱溟先生说“沈氏家谱103代,比孔子代系还长。”可谓诗书传家、人才辈出。清康熙朝时就有沈庆曾、沈三曾等多人参加过康熙帝的面试(殿试、御试),沈庆曾的《殿试对策卷》1803字,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沈三曾是《全唐诗》的主要校注者之一。

“三沈”的祖父沈际清(1807—1873),号拣泉,是第35任定远同知,《定远厅志》载:“沈际清,浙江归安人,己亥中顺天解元。贞诚朴实,有长者风。咸丰十年任。”1957年,沈尹默《自述》说:“祖父……随左宗棠到陕西,即未他往,曾任汉中府属之定远厅同知,有遗墨赏桂长篇古诗在城外正教寺(现县委党校)壁上。”

沈士远

   沈士远(1881一一1955)


   定远即汉定远侯班超的封邑(95年),又叫班城,因数年镇压白莲教农民起义需要,划入战略要地类,1802年设厅,规制低于府高于县。至1912年共110年同知51人,1912年民国改定远县,1914年因全国几地叫定远,故改名镇巴县。沈际清任同知前曾任宛平知县,后随左宗棠大军入陕,曾为左宗棠大军帮办军务粮台记功,往定远任前安家于汉阴县城(汉阴现有三沈纪念馆)。拣泉公不仅廉洁奉公、勤奋敬业、才干过人,其学养、书法造诣也很深厚,他是浙江乡试第一名(解元),沈尹默在《自述》中写:“祖父拣泉公是前清解元,潘世恩(乾隆朝状元,武英殿大学士,六部尚书,四朝元老)、何凌汉(嘉庆朝探花,三部尚书)的门生,在京时常为潘代笔;他的诗思敏捷,酒酣辄手不停挥,顷刻成章;书法颜、董,有求之者必应,毫不吝惜。后随左宗棠到陕西,即未他往。”拣泉公定远同知两年后调任绥德知州,因在平捻、平回战争中后勤保障有功,升补知府加盐运使,后客死汉阴。

沈谦士


   近年,镇巴中学杨盛峰老师发现了拣泉公在渔渡镇元坝村留存的书刻门楣、对联,存世实物还有扇页、信函各一件,才学深厚、笔力雄健。《定远厅志》收他三首诗,其中一首即“偕闵游戎赏桂正教寺”,当时荡平匪患,拣泉公酒酣赋诗命笔必定是上好书作。过了30多年,其孙沈尹默到正教寺面壁用鱼油纸覆字钩摹。沈尹默《自述》:“后来我父亦官定远,前后连任十年,我15岁时已略知书字(沈12岁始习书法),因命我将祖父题壁诗钩摹一通藏之。”此等诗书家传之雅事,恐是百千难遇一也。

   《汉阴县志》载:“沈祖颐,字贻仲,浙江归安县进士”、“光绪八年四月署汉阴厅抚民通判……十八年五月卸任,升汉中府定远厅同知。”“三沈”的父亲沈祖颐(1854-1902),曾任砖坪(今岚皋县)厅、汉阴厅(此两厅为散厅,规制与县同)通判、安康知县。1892年任定远厅第49任同知至1902年在定远任上去世。沈祖颐四地任职18年,定远逾十年为最长。他勤于政事、廉洁自律,注重教育,积极发展生产,改善民众生活,认真公正地处理民间纠纷诉讼,受到各界好评。汉阴县为他在仓学大厅前立碑,镌刻由邑举人罗仲衡撰写的《邑侯沈公贻仲复学额赠学田碑记》1100字,评价其为官“兴学育才,为官清廉,造福一方,颇有口碑。”我查阅资料尤是沈尹默次孙沈长庆(1942年生,铁道部高级工程师,上海沈尹默故居纪念馆及陕西汉阴“三沈”纪念馆顾问)写的《沈尹默家族往事》,可以看到贻仲公任职期间,兢兢业业,克己奉公。

   他对子女教育十分严格和耐心,并根据三个儿子爱好特长因人施教,长子沈士远学批公文,次子尹默诗词书法,三子兼士则攻文字学,其家庭教育十分成功,三个儿子均培养为一代大家。

   沈尹默75岁时手书1400字《自述》中,用400多字深情回忆了他的镇巴十年岁月:“父亲亦喜吟咏,但矜慎不苟作,书字参合欧、赵,中年喜北碑……我幼年在家塾读书,父亲忙于公事,但于无形中受到熏育。定远原是偏邑,而官廨后园依城为墙,内有池亭花木,登高远望,则山野在目,河流湍急有声,境实静寂。每当课余,即往游览,徘徊不能去。

   春秋佳日,别无同好可与往还,只同兄弟姊妹聚集,学作韵语,篇成呈请父亲,为评定甲乙。山居生活,印象至深,几乎规定了我一生的性格。直至二十一岁父亲见背,始离山城,返居长安。”沈兼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说:“童年随宦汉中,山城花市极盛……”此“汉中山城”,自然就是镇巴。沈祖颐先生诗文书法严谨,对子女的文化积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  大先生沈士远(1881-1955),著名学者,庄子专家,曾任北京大学、北京高等师范学校、燕京大学教授,积极参加“五四”运动,还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书记。后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、省府委员兼教育厅长,湖北省教育厅长,民国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副委员长。新中国成立后,任故宫博物馆文献馆主任。

   三先生沈兼士(1887-1947),中国语言文字学家、文献档案学家,随二哥沈尹默到日本留学,是章太炎的得意门生,还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。后在北大、清华大学、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,曾任北大文学院院长,辅仁大学代理校长等,陈布雷是其学生。1920年他发现并尽力挽回保全了差点当废纸卖掉的清廷档案数千麻袋,抗战时保全了日本垂涎的《四库全书》,为国家立了大功。1925年任故宫文献馆长,在训诂、文学等领域建树颇丰。

   二先生沈尹默(1883-1971),字秋明,号君默,沈先生原名君默,因其话少,别人说要口何用,他即改名为尹默。两次留学日本,1913年起,先后执教于北大(教《诗经》和中国史,沈雁冰等是其学生)、北京女子师范大学,与陈独秀、李大钊、鲁迅、胡适等共同编办《新青年》,曾任北平大学校长、农学院院长、河北省教育厅长等,因不满反动当局迫害进步学生愤而辞职。在北大时,他与李大钊建立了深厚友谊,李大钊遇难时,他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其子李葆华,给其做劝慰工作,并让其化名杨震,送到日本留学。沈尹默文名、书名当时就誉满京师,在文化界曾有沈尹默是“四品”俱佳人才的评价,即“人品、学品、书品、诗品”都超人一等。

   许多学者认为沈尹默先生首先是位大学者,是中国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的先驱、诗人和教育家,其次才是书法家。至少1909年,沈尹默在杭州任教时就和鲁迅相识并一直几十年保持良好的关系。《鲁迅日记》中提到沈尹默有53次,他们之间的的书信、诗词往来很多。1925年5月27日,马裕藻、沈尹默、鲁迅、李泰荣、钱玄同、沈兼士、周作人七名教授联名在《京报》上发表《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》,公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。三十年代,由见解不同,鲁迅和昔日北大同事如胡适、钱玄同、刘半农等都不来往了,但始终和沈尹默保持友好往来和经常书信联系。

   1933年,鲁迅和郑振铎编印《北平笺谱》,郑提出请钱玄同等题字,鲁迅都不同意,他坚持由沈尹默、沈兼士题签。1958年《鲁迅全集》出版,书名也是沈尹默所书。许广平、周作人多次说到对沈尹默的好评。沈也多次写诗怀念鲁迅,给人题字也多次书写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相赠。说到沈先生,书法是个绕不开的话题。他是海内外公认的20世纪中国书法泰斗,精通汉学的荷兰人高罗佩主编的《世界美术辞典》称沈先生为“民国第一大书法家”。1919年北大书法研究会成立,沈任会长。沈先生胸怀宽阔、海纳百川。1907年在杭州与陈独秀第一次见面,陈一见沈就说:“昨天在刘季平处见到你的诗,诗做的很好,但字则其俗在骨。”陈言之有理但话语太过,沈也觉刺耳,但他接受批评,承认功夫下得不够。陈见沈谦虚,两人乘兴谈起了书法。沈说:“前日,刘三(季平)请我和哥哥沈士远喝酒,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九时,乘酒兴写了这幅字,让你见笑了。”陈边摆手边说:“我是快人快语,你别介意啊。”过后,沈先生认真反思不足,特别对汉魏碑帖连续刻苦临习了18年。他与陈独秀相处融洽并引以知己。沈二十年代右手摔伤即用左手写字,后也写得很好。他对秦篆汉隶、北碑南碑、隋唐宋元明清名家书体都下了大功夫临习,博采众长,心慕手追,他立于二王,出唐入晋,融碑入帖,自成一体,其书法艺术和理论,影响了整个社会。我和书法名家王维宾一起看过1921年沈先生以魏楷书写蒋介石母亲墓志的照片,非常干净、一丝不苟,苍劲刚硬、规范精美,使人惊叹和佩服!书坛名家于右任先生极推崇沈先生的书法,说沈的书法精绝无比,是三考出身的大方之家,于老自谦是票友而已。

   1940年,于老邀沈先生到重庆任监察委员,沈先生为人正直、嫉恶如仇,他因要求对孔祥熙、宋子文贪污等问题立案调查未果,遂对于先生意见很大,随即辞职离去,在上海卖字画为生。沈先生知识渊博、才学出众。百余年前,沈先生所作新诗就得到胡适等大家高度评价,公认沈为新诗先驱。1939年,书画名家吴湖帆购得黄公望画作不能确认,请沈先生鉴定,沈认定为《富春山居图》(剩山图)并题跋。上海解放后,陈毅第一位看望拜访的民主人士就是沈尹默。1950年12月26日毛主席任命沈为上海市人委委员,周总理任命沈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,沈还任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,参与上海博物馆、中国画院工作。

   1959年,经沈先生建议、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组织——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,沈先生任会长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红楼梦》等四大名著的书名都是请沈老书写的。沈先生从镇巴学书开始笔耕七十余年,其书法诸体皆熟、功夫深厚,笔力卓绝、笔法纯真,行云流水、跌宕舒畅,结体超逸、笔意悠远,化古开今、风神俊朗,自有欧之神韵、赵之骨肌、魏碑之力道、二王之妍美,绵里藏针、大气深境!许多大家学者好评如云,是书法界公认的一代宗师!“超越元明清,直入宋四家而无愧”(徐平羽),“数百年来,书豪林立,盖无人出其右者”(谢稚柳),“米元章以下”(林尹),“真是清隽秀朗,风度翩翩,在赵孟頫后,难得一睹”(陆维钊)。沈先生对文字、书法的历史、源流、笔法等,都有相当的研究,他写的书法论著,许多名家认为超越了古人。几十年中,沈老大力推广和普及书法艺术,为国家的文化事业作了很大贡献。文化大革命中,先生受到冲击,1971年6月1日去世。1978年中共上海市委为其平反、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。

   沈尹默先生晚年作诗怀念镇巴:“夜雨怨巴山,巴山那得知。巴山常夜雨,未异从来时。悠悠古人心,沉沉今日思。且莫论古今,但咏西窗诗。”“三沈”昆仲对镇巴山城的深厚情感,均伴随了一生。

    (李振峰)



编辑:熊晨琦


审核:张远智




地址:汉台区莲湖路市群艺馆书协办公室
联系人:张老师
邮箱:shufa0916@126.com
网址:http://www.shufa0916.com

汉源书法 | 书坛资讯 | 名家推荐 | 书理书论 | 历史遗迹 | 县区平台 | 书法团体 | 作品欣赏
版权所有:汉中书法 copyright 2011-2012  陕ICP备16001073号-1
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024*768以上
后台管理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