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汉中书协 书坛资讯 书法人物 书理书论 历史遗迹 县区平台 书法团体 作品欣赏
  县区平台: 汉台 | 南郑 | 城固 | 勉县 | 洋县 | 西乡 | 宁强 | 略阳 | 镇巴 | 留坝 | 佛坪
首页 >> 会员文章 
黑马非马——也说书法家郑墨泉
发布日期:2012-08-28 22:12:01 来源:SHUFA0916点击次数:0

黑马非马

——也说书法家郑墨泉

 

 

古时候有个叫公孙龙的家伙,硬是以他的超级诡辩把白马说成非马,还“歪打正着”对辩证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然而,我可不是什么诡辩家,今天这里要说的“黑马非马”更不是什么哲学问题,而是借这个题目谈谈著名书法家郑墨泉先生。

当然,黑马、非马之类也不是与本文绝无关系。因为郑墨泉在陕西书法界被誉为是驰骋书坛的一匹“黑马”,所以借用“白马非马”的典故,引申“黑马非马”的叙述,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那为什么就一定要用这个类似于哲学命题的题目呢?说来很是惭愧,与郑墨泉交往十几年,还是不懂书法,我又不是书法家,更不是书法评论家,却一定要去说书法家,这就自己难为了自己,一定要去说书法家,只好借用其“黑马”之誉称,但说“非马”之情事,所谓“借题发挥”就是这个意思。

先说黑马。

此黑马非彼黑马。这里的黑马是指原来在赛场上本不看好、却能在比赛中让观众大跌眼镜、成为出乎意料而获胜的竞技者。此“黑马”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注释是:“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”。这么说可能就清楚多了,为什么一定把郑墨泉喻为黑马呢!但是另一个问题又冒出来了:为什么郑墨泉就“不看好”,而一定在竞争中才能成为“黑马”呢?这可是个严肃的问题,必须说清。

客官有所不知,郑墨泉是甘肃镇原人,很早就来西安闯世界,而且是闯的书法这个行当。一个二十大几年轻小伙子,刚刚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没几天,就敢在陕西的书坛上闯荡,谁敢看好!?

这个地方人文荟萃、高手云集,其文化底蕴全国首屈一指,尤为书法绘画更是无可比肩。有个小段子说,“西安的老城墙根下,有一伙人在摔老K。突然从城墙上面掉下一块大砖头,就砸中了这伙人。后经查验,其中有9人是书法家,还有一人是著名书法家”。这个段子说明两个问题:一是城墙上的砖头之大,二是说明西安的书法家之多。这当然是个笑话,可是居住西安多年,给我的直接感觉则是:大街上那些南来北往的芸芸众生,如果有两个突然发生冲突,断起官司来,说不定其中一个就是书法家,而另一个就是画家。

试想,在这样的一个环境氛围中,要在书法界争得一席之地,无疑是“虎口谋食”、“狼群夺肉”。

郑墨泉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的赛场上开始了他的书法人生的。虽说小时候曾经在原籍的《甘肃日报》上发表过稚嫩的作品,第一次获得了5元钱的稿费,那也仅仅是一种记忆、或者是引导他走上书法之路的启蒙之作。而真正闯荡书坛还是在踏上西安这片热土之后。

那年,刚过而立之年就已是全国书协会员的他,就凭着自己的雄厚实力,进入陕西省文联麾下的陕西省书画院任研究室主任。这可是个官办机构,在角角落落的民间“画院”、“书院”多如牛毛、书家、画家如夜空繁星的的西安,能跻身于官办书画院的可是凤毛麟角,多少人孜孜以求,直到华发满头还在街尾巷陌晃荡,而郑墨泉作为一个外来的甘肃小伙,没两刷子岂能月宫折桂?

虽然有句话叫“只要是金子,在哪里都会发光。”但要把一块金子放在一大堆金子里,又要它发出更耀眼的光芒,那可就“惨”了。郑墨泉就是那块在一大堆金子里“挣扎”的金子,而且真的就发出了“更耀眼”的光芒。

他在陕西书坛上一路驰骋,逐渐崭露头角,其作品连连在全国、省级各类大展中频繁获奖,全国书法类各大刊物连续刊载他的书法作品千余幅;2007年,他的草书作品一举荣登书法权威刊物《中国书法》杂志第三期封面,成为全国书法界最年轻的“封面人物”,那年他也才刚到不惑之年。

凭着他优异的成绩和坚韧冲刺,“黑马”的实力越发地凸显出来,很快,他又升任陕西省书画院副院长。其他如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、陕西省篆刻委员会副主任、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、终南印社理事等头衔亦接踵而至。原籍甘肃省的有关部门知道在陕西还有这么一位书法大家的同乡,便允诺在省书协给予高位,以图召回甘肃、振兴陇地书法。可是郑墨泉却说,是陕西的文化滋养了我,在秦地更有发展,更能为家乡争光。

这,就是郑墨泉。

后来,他一路冲刺,书法大家的地位逐步确立,又执教于西安工业大学。现在,他的“桃李”已经满“天下”,且多数已像他当年一样,成为各类大展的获奖“专业户”;去年,他又担纲任了文化厅主管的陕西省书法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一职。这匹“杀入”陕西书法界的“黑马”,又在新的征程上奋蹄疾驰着……

次说书法。

说书法家的事儿,怎么能不说书法家的书法呢?

可是,我不懂书法。不懂书法又要说书法,那也只能是瞎说。

瞎说就瞎说吧,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。前面讲过,和郑墨泉交往十几年,感触太多,多少次想提笔说点什么,就是怎么也研究不透“书法“这个怪东西,所以就写不出来书法家的书法。看了一些文章,也有论述郑墨泉书法的,多数如看天书般不得要领。直到前段时间,在《中国书法》2011年第十二期上,看到郑墨泉的几幅书法作品和他《所谓书法》的文章,才觉得有了点滴感悟,所以就按住键盘“瞎说”起来。

他的这篇文章不长,大约就是千把字,但要义很突出,就是一个“玩儿”字。

我就奇了怪了:这么深奥的书法学问、多少人为之倾倒的学问、连我这“聪明人”都摸不着边儿的大学问,怎么就是个“玩”字了事?

看完后掩卷沉思,再和郑墨泉的行事风格联系起来,细细玩味这个“玩”字,还真的就“玩儿”出一些味道。

他在这篇文章中称自己是书法人,而没有称是书法家。这里边除了他的谦虚之外,我认为更重要的一层意思就是书法人的“玩儿”,“书法家”则不能。书法家应该是先临帖、后自练,一笔一划、一勾一撇,潜心练习、大量书写,中规中矩、日积月累,时间长了,再加之以无休止的宣传、包装、甚至是炒作,形成一定影响,大凡一个书法家就这样连成了。而书法人则不然,书法人没有那么多的程式和清规戒律,而是“玩儿”。靠“玩儿”而“玩儿”出书法的艺术,“玩儿”出自己的艺术风格。书法人的书法是“玩儿”的艺术,是一般的书法家“玩儿”不来的艺术!

郑墨泉的这个“玩儿”,不是瞎玩。他在文章中借用了一个书法评论家的话说,“尊重传统不是一种态度,而是一种能力”。这种能力,在郑墨泉看来就是“玩儿”的能力。他认为,仅仅有一个虔诚的态度,不分良莠,皓首穷经,终其一生,也不过是练成个“书呆子”而已。

郑墨泉对于”玩”书法的方法还有诸多论述,这里只是例举一二,看他是怎么“玩儿”的,也许能从中寻出一些端倪。

一次,邀他和几位书画朋友外出游玩(书画家们称之为采风),我问他,“郑院长,这种游山玩水的活动对于画家们可以丰富阅历、积累素材,对书法家来说也就是出来轻松一下、玩玩而已”。他回答说,“可不是这样,书法也和其他艺术一样,更需要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,游山玩水也是一种别样的读书活动,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,甚至是一块石头的样子、一座山的走形、河中的水波、游鱼、翻腾的浪花,都是书法创作的源泉。”我当时听了似在云里雾里,连一知半解也算不上。他见我奇异的样子,进一步解释说:“自然界中有很多书本上找不到的东西,如书法中的每一个比划,都没有固定的模式,“弯儿”怎么拐、“勾”怎么提,一横一竖的运笔走势、每一笔都不固定,要做到千变万化,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。”

当时我听了仍是似懂非懂,现在看了他关于“玩儿”的理论,才觉有些恍然。

我家里珍藏着郑墨泉辛巳(2001)年书写的一幅四尺对开的竖长条,内容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《一剪梅》。当时朋友送我时很是不以为然,因为那字写的歪歪扭扭,没有一笔横平竖直的笔划,章法也很不规范。主要内容以一种章草的形式从“红藉香残玉簟秋,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云中谁寄锦书来,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花自漂零水自流,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此情无计”到“可清除,才下眉头,又上心头”就装不上了,而且又换了一种比前面的字号小很多的行草,匆匆挤在在后面的提款处上部完成书写。我看后觉得太不慎重了,书法作品、而且又是送朋友的东西,怎么也得把字数计算好了再下笔啊,咋能让它装不上、而在后面就“凑合着”草草了之呢?就随便丢在一旁,实在没拿当回事儿。

直到两三年以后的一个春节,家中一个墙面上的画需要更换,现成的框子,再有一幅同样大小的字或画换上去就行了。找来找去,又翻出这幅字来,大小合适,就装表好换了上去。这才发现非同小可:深蓝色的锦底,衬托着白色宣纸上的书法,尤其那种字体不同、大小不一的“不合章法”,更是给人一种自然、典雅、率意、淳朴的感觉,真是让人百看不厌、千赏不烦。见此情致,我就在心中默默高呼:墨泉不凡!

后来,送我字的朋友来家中发现如此佳作,也大呼后悔、后悔当时没有好好鉴赏一下,就轻易送人了。我就讥他:还是美院的高材生呢,也是个拙眼不识金香玉啊。

其实,我和郑墨泉朋友多年,何尝又不是如此呢?

又后来,郑墨泉每每来家中小叙,也曾几次说起过此幅作品。他说,那也是胡弄,现在怎么也写不出来这种体了,干脆我用一幅四条屏换回以作纪念吧。我回答说:“六条吧,是你的东西要换,就是六条(屏)。要是别人,那可是万金不换,不,十万金也不给”。

当然,这也只是一个玩笑,但是从这个玩笑中,我也进一步认识了这“玩儿”出来的珍贵。至今,那幅字还悬挂在客厅的最显眼位置上。

这么多年过去了,一直只是觉得那幅字好,至于为什么作者要那样“不合章法”,却仍然是个谜。直至了解了他对书法的认识就是“玩儿”,才恍悟:那就是他“玩儿”出来的杰作,才知道了“玩儿”出来的艺术才是更有生命的艺术。

见过郑墨泉给朋友的老爷子写过一幅祝寿的四尺榜书“夀”字,竖划似“壁立千仞”,横笔如“峻岭横斜”,间架严谨,伟岸奇绝!通体就张扬着一种“海枯石烂我不变”的信心和勇气。

“好一个“夀”字了得!”我暗自惊叹!

直至今天,我再也没有见到过更“如此”的“夀”字。这大概也是他“游山玩水”的直接成果吧?我想。

 

郑墨泉的“玩儿”,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玩耍那么简单。朋友聊天、吃饭喝酒、游山玩水、走路逛街,都是“玩儿”,都能从中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,他说。

他所说的“玩儿”,有时候还包括“玩命”,我说。

一回,他为了“玩儿”创作,把自己关起来一星期不与任何人接触,手机干脆关掉。朋友们到处找不到他、手机关机、问谁谁也不清楚情况。这可吓坏了圈里的朋友们,以为发生了什么不测,正商量准备报警时,他又不知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。说明原委后,大家就一顿“臭骂”。当然他也是知错就改,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如此“玩儿”法。但是,一“玩儿”就是一个通宵的时候也是经常有的。“别看我白天悠闲自在、四处应酬,主要是晚上干”。他针对我的询问,真诚地说。

“闭关潜修”也好,尽情畅玩也好,在郑墨泉看来,都是一个“玩儿”。   

再看看他2006年“玩儿”出老的“产品”吧!

点击中国书法家论坛《精英出场》栏目、他的书法作品展示,真草隶篆,各种书体,洋洋洒洒,百余幅作品直直扑面而来。草书,如行云流水,大气豪放,直灌神经中枢,叫人难以忘怀;行书,率意畅快,笔法淋漓,如一只只仙鹤翩翩飞来;章草书,圆润古朴,气韵典雅,似乎让人进入了“禅宗”的世界;篆书,古典而神秘,如诗如酒、也如华美的女人,朱砂红的印色点缀其间,就“勾引”着你走回那幽悠的远古文明时代;楷书,更是字字珠玑,流韵飞彩,象注入了生命一般,活脱脱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你走来……

这是他六年前的“玩儿”作了,那年他刚刚40岁。又是六年过去了,其书作又是如何呢?前面已经说过,我不懂书法。那么,六年后的今天,小可怎么还敢胡说呢?

孟子曰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”我说,郑墨泉的书法之“玩儿”论,是一种境界,是一种方法,是一种创造,是一种之于书法的超乎其上、出乎其右的“小书法”观!

由这种观念统领下的境界、方法和创造,也必将一定会“创造”出陕西乃至中国二十一世纪的书法之奇迹!

再说非马。

公孙龙说,“马者,所以命形也。白者,所以命色也。命色者,非命形也,故曰白马非马。………”那时,公孙先生还不知道个别和一般、对立和统一的关系,就这样一通忽悠,倒霉的白马,就给弄成“非马“了。

我这里也有个三段式,即:黑马是马,此黑马非彼黑马,故黑马非马。这个论断里的黑马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黑马,是马;而“此黑马”是修辞意义上的“黑马”,是非马。这样偷换了一下此黑马与彼黑马的概念,我的《黑马非马》论就成立了。

虽然文章的题目叫《黑马非马》,主题却不是要论证主人翁的“非马”的属性。

当然,这肯定是废话。

可是,郑墨泉还真的与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首先是前面讲过的、被书法界称誉的“黑马”,其次是他属马,第三是他还真的具有马的性格和品质。   

前两点不消再予赘述了,而第三点却不能不说。

那么,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呢?

根据经验概括,大致有以下六点:一曰豪放。二曰敏锐。三曰直率。四曰善良。五曰忠勇。六曰嫉恶。

用这六个鲜明特征给马定性,虽然还不全面,但我敢说没有人会反对。但用马的这六个性格和品质特征来概括郑墨泉的人格和书法魅力,恐怕就会有人站出来说:瞎摆吧!好在,我的文章题目是《黑马非马》,也即“此马非彼马”。

说郑墨泉具有马的性格和品质,也不能一一例证。道理很简单,因为那是一种比喻,是一种象征意义,是一种沉淀在人们心中的美好,岂能公式化套入低俗之谷呢?

这种美好,自他从甘肃镇原老家,只身杀入陕西书坛一路驰骋,并被誉为“黑马”之时就已凸显出来;这种美好,从他与朋友的交往和处事之中处处得到体现;这种美好,还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彰显………总之,这种美好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、举手投足和他对书法事业的舍命追求和执着中,体现在他为之成为性格和品质的人性、“书格”深处。

说一个具体的表现吧,比如他看书。

他看书能一目十行。是不是过目不忘,不得而知。但是他能从一页页的内容中迅速、准确地抓住重点,从而很快掌握全部内容之要义。就是凭着着这样一双快眼、慧眼,他就从浩如烟海的书法碑帖、古籍典章中迅速、准确地抓出他所需要的“真金白银”;还是靠着这双快眼、慧眼,他能从游山玩水、吃饭喝酒之类的“玩儿”中,发现和汲取他之书法的种种营养。他说,“古人讲求‘心手相应’,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没有一双快眼、慧眼,你所下的一切功夫就会出偏差”。

 一语中的!就像他“一眼扫过”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一样,这种“眼、心、手”相统一,并灵动于书法的敏锐,不正是构成他的书法人之“马”的优良性格和品质的突出表现吗?

 纵观郑墨泉的书法之路及其书法,也不难发现,他正是这一优良品格的集大成者。也正是因了这一优良品格,他的书法一路突飞猛进,仅以他现在46岁的年龄,取得了同龄人再用十年也难以取得的非凡成就。

有个成语叫“龙马精神”,是我们民族崇尚的奋斗不止、自强不息的进取、向上的精神,是比一般的精神还“精神“的精神。传说,龙马就是仁马,它身高八尺五寸,长长的颈项,骨骼生有翅翼,翼的边缘有彩色的鬓毛,引颈长啸,伟岸无比。这是多么神采骏逸的形象,多么潇洒昂扬的身姿。

这当然只是一种形象,是古人对于“马”的良好品评。那么,借助于此,还不值得我们对于有着马的优良品格的书法人,给予美好的颂扬和真诚的讴歌吗?

南朝时,有个叫庾信的大文学家,他在其代表作《春赋》中说,“马是天池之龙种,带乃荆山之玉梁”。说了诸多关于马与非马的言论,至此我的文章就可以结尾了。

马非马,乃龙之马,故黑马非马。

(未经本人审阅,纯属一家之言)

 

 

 

 0一二年六月二十三日(端阳节)

 

 

 

 


地址:汉台区莲湖路市群艺馆书协办公室
联系人:张老师
邮箱:shufa0916@126.com
网址:http://www.shufa0916.com

汉源书法 | 书坛资讯 | 名家推荐 | 书理书论 | 历史遗迹 | 县区平台 | 书法团体 | 作品欣赏
版权所有:汉中书法 copyright 2011-2012  陕ICP备16001073号-1
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024*768以上
后台管理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