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汉中书协 书坛资讯 书法人物 书理书论 历史遗迹 县区平台 书法团体 作品欣赏
  县区平台: 汉台 | 南郑 | 城固 | 勉县 | 洋县 | 西乡 | 宁强 | 略阳 | 镇巴 | 留坝 | 佛坪
首页 >> 书法人物梁新云专题梁新云专题(文章) 
静静地写来——梁新云其人其书
发布日期:2011-12-14 13:55:39 来源:SHUFA0916点击次数:0

    和新云相识是七十年代的事了。那时,我们同在宁强工作,但由于年岁悬殊,起初并不相识。记得一次去某乡政府,发现壁上有幅“毛体”书法,下署“梁新云书”,当即对他有些敬畏了。因为那些年我也热衷于书法,也写了一段毛体,且小有名气。他呢,一个下乡插队的小青年,就写得那么生动传神,便心想:这年青人必成大器!

    后来,我们便接触多了。我发现他是一个外憨内慧的人,谦诚中透着机敏,虽年少而显老成,混官场和搞艺术都绝对是一块好坯子。果然,没有多久,他的一手好字便在山城有了名气,且先后做了县计委和文教局的领导工作。

    未至而立,仕途上便展现出灿烂的前景,按说他是应该春风得意扬鞭催马了,但恰在这时,他陷入痛苦的抉择之中。仕途是年轻人普遍所向往的,便何况县上已对他很为器重;但他实在割舍不下令他神不守舍的书法艺术。几经深思熟虑,他毅然把自己的人生座标定在了““书法”上。从此,他把“书法 ”作为了自己的专业。

    应该说,新云在书法上的追求,在七、八十年代还是比较盲目的,凭着自己那份热爱,见张学张,遇李仿李。仿“毛”不必说了,写伊秉绶几可乱真。“克隆”之路虽说不上对头,但却表现出他驾驭毛笔的超常能力和学啥象啥的非凡秉赋。我常对人说:新云是一架照相机,摄取性很强;他又是一块海绵,吸附力很强。八十年代中期,新云有机会去中国人民大学深造,在那里,他广泛接触展事结交书界,大大开阔了视野,认识到“取法乎上,得乎其中”的道理,便一头扎到古人的经典中去。他很善学,一旦发现偏差便立即“纠偏”;他鄙薄急功近利哗众取宠那一套,把草书作为近年的主攻目标,心无旁鹜,广采博纳,无怠无荒,日夜兼程。他写米芾、黄道周、王铎、傅山······一真目不旁顾地追到“二王”源头。为了练笔,半夜不眠甚至彻夜不眠在他是极平常的,去他的室中,你常常会看到案头或地面堆集如山的日课废弃。

    古人云:用笔千古不易。新云的用笔不做作,无雕饰,不拘泥,或提或按,或中或侧,或枯或润,自自然然,随意挥洒,笔锋完全在一种不经意的心态中运动。观他走笔,有一种心律上的和谐,精神上的轻松,观他作品,态势飞动,节奏感鲜明,干湿对比强烈,线条中艺术语汇丰富,确实是一种享受。记得多年前的一次笔会上,一外地书家看了新云挥毫后对我说:“梁先生用笔很好,发展下去不可限量。”也就在那前后吧,同新云共案中,我有感而发给他题赠:“毛锥一管任挥洒,盛年已见好才华。三日不见当刮目,愧我头上多白发。”

    书法历史中,有时尊碑抑帖,有时非帖扬碑,完全是一种偏激。其实只要功夫到,两者都能成就人。如果碑帖兼收,我以为更能成就人。这一点不少前人已得到印证,新云的成就也足以证明。新云起步时写碑,后来钟情书帖,走的是忠于传统偏重写帖之路。他的草书,险而不诡,逸而不狂,灵畅飞杨中透出蕴藉平和韵味,一派古人气象。有人说,“搞书法没有技术不行,光有技术怕也不行。”我以为新云于此是一位清醒者。可以说,96年前他着重解决了“技术”问题,97年后,他除了去南京艺术学院深研书法外多是在古人中去感悟,去磨炼,寻求自己线条运动的升华,解决了书法行当中至关重要的“非技术”问题。纵观他近年的书写,提按顿挫随形而发,枯润浓淡因境而设,擒纵裕如,自由洒脱,无滞无碍,一任自然。近年,他以自己的草书,先后6次入选入展全国展、中青展、楹联展、和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。这一方面是“天道酬勤”使然,一方面也足以证明他的书艺已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境界。他的成功告诉我们:成功只属于那些选中了目标,便百折不回、脚踏实地下苦功夫的人。

    新云是一位虔诚的书法追求者,同时又是一位热情的书法传道者和组织都。他在宁强工作时,由于他对书法执着的追求和喜人的进步,影响和团结了一批青年人,也迷上了书法。他和他们,先是以“沙龙”形式朝夕研磨,继而成立“汉源书画院”,开展经常性活动。并把触角和视角向山外扩展;他极力倡导呼号,争取县上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,从北京、南京、西安等地请来全国知名的书画家,在宁强山城先后成功的举办了三届笔会,极大地推动了宁强书法的发展,被汉中书办传为佳话。1994年冬,市书协为了加强领导力量,请求组织将他调来汉中,他更是如鱼得水,除了加强自身磨砺外,把大量国力投入到组织活动中去。近年,从宁强走出来的他,已是汉上书坛一颗耀眼的明星。他和他宁强那帮哥们儿已有515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展事。如此集中的在一个山区小县出现这么一群卓尔不群的青年书家,令多少人百思不得其解,令多少人心向往之,陕西书办称之为“宁强现象”。而他,被人称之为“宁强现象的缔造者”。

 

 

2001105急就于竹喧庐


地址:汉台区莲湖路市群艺馆书协办公室
联系人:张老师
邮箱:shufa0916@126.com
网址:http://www.shufa0916.com

汉源书法 | 书坛资讯 | 名家推荐 | 书理书论 | 历史遗迹 | 县区平台 | 书法团体 | 作品欣赏
版权所有:汉中书法 copyright 2011-2012  陕ICP备16001073号-1
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024*768以上
后台管理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