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汉中书协 书坛资讯 书法人物 书理书论 历史遗迹 县区平台 书法团体 作品欣赏
  县区平台: 汉台 | 南郑 | 城固 | 勉县 | 洋县 | 西乡 | 宁强 | 略阳 | 镇巴 | 留坝 | 佛坪
首页 >> 书理书论书法理论 
名帖赏析一:王羲之《丧乱帖》
发布日期:2011-12-15 09:41:11 来源:SHUFA0916点击次数:0

名帖赏析(1)

王默

王羲之《丧乱帖》

 

我们通常所称的《丧乱帖》不包含《二谢帖》和《得示帖》,但也因这三帖同摹于一本而统称三帖为《丧乱三帖》,如祝敏申主编《大学书法》和北京古迹出版社编《王羲之行书草书汇编》。不过我们还是采用前种称法比较合适,因为后面两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风格上,都是有些区别的,并且也已经被人们习惯分开。在书体上,《大学书法》也把《丧乱帖》归入行书之中,但大多数人还是把它归入草书一类。此帖从内容上可知为王羲之五十岁左右所书,对寿终五十八岁的他来说,应该是其如意之作。

临习《丧乱帖》应该注意这样几点:

一、在用笔上,不宜用秃笔。看帖中常用浓笔,如第一行和其它行中的“离、痛、肝”等字。但更多的则是细劲的线条,如“追、绝、奈何”等字,秃笔根本无法写出,所以必须用“健、尖”的毛笔临习。

二、在书法结体上,此帖行、草结合。前几行是字字独立的行书,越写越草草率意,特别是常写易认的“奈何、不知、顿首”等,更是草情毕具。并且在字的形体摆布上,各字基本都是头向左倾斜,这与其它帖如《得示帖》的头向右倾斜有明显不同,也因此,使得每行字均有上部向左、下部向右倾斜的现象。

三、在布白气韵上,此帖给人较“乱”的总体印象。大小、粗细、曲直、浓淡、静动、快慢的变化非常频繁。但却又“乱”而有“矩”,如果套用“形散而神不散”的常语,那么此帖也可称作“形乱而神不乱”。第一,帖中共八行六十二字,前七行长短基本相同,上下无犬错之感。行与行之间距,据日本的谷村熹斋先生研究为2厘米的间隔,显然这是有规矩可循,这与当代一些信笔之作的“乱”是不同的。第二,此帖大小错乱,浓淡相间,曲直搭配,静动结合,无一不是自然的,谐调的,更重要的是上下呼应,一气贯通,使整个作品无拼凑之感,因而此作“似乱而实不乱”。

在王羲之草书诸帖中,《丧乱帖》和《哀祸帖》(也称《频有哀祸帖》)可称是一对姊妹帖。在内容上,前者是“先墓再离荼毒”的“痛贯心肝”;后者是“频有哀祸”的“悲摧切割”。可以说,这两件作品都是作为书法家主体的王羲之“悲痛”心灵的真实抒写。在风格上,二者更具有相似点:既不同于隶书味浓厚的《姨母帖》,也不同于章草一路的《十七帖》,更不同于纯正的楷体行书的《兰亭序》;二帖所呈现的是信手拈出,信笔写就,情有所挚,意有所真,如同颜真卿的《祭姪文稿》一样,把“悲痛”的心情融入到自己的笔端,注入在线条的世界。因此,我们在临习《丧乱帖》时,必须细细揣摩、体验、感悟作者那些“悲痛”“奈何奈何”的情绪,会更有助于临习的提高。

点击查看放大图


地址:汉台区莲湖路市群艺馆书协办公室
联系人:张老师
邮箱:shufa0916@126.com
网址:http://www.shufa0916.com

汉源书法 | 书坛资讯 | 名家推荐 | 书理书论 | 历史遗迹 | 县区平台 | 书法团体 | 作品欣赏
版权所有:汉中书法 copyright 2011-2012  陕ICP备16001073号-1
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024*768以上
后台管理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