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汉中书协 书坛资讯 书法人物 书理书论 历史遗迹 县区平台 书法团体 作品欣赏
  县区平台: 汉台 | 南郑 | 城固 | 勉县 | 洋县 | 西乡 | 宁强 | 略阳 | 镇巴 | 留坝 | 佛坪
首页 >> 汉中书协大事记录 
汉中书法历史(截止1999年)
发布日期:2011-12-15 09:33:35 来源:SHUFA0916点击次数:0

 一、民国以前的书法篆刻


    汉中现存最早的书法作品为东汉永平九年(66)刻于褒斜古栈道石门的《鄐君开通褒斜道》摩崖,为小篆向隶书转化的代表作;其后有东汉建和二年(148)的摩崖石刻隶书《石门颂》、建宁五年(172)的《郙阁颂》,北魏永平二年(509)的魏体《石门铭》。以上3刻,历代被奉为书法范本,国内及日本曾多次出拓本书贴,受到历代书家及康有为、于右任的高度评价。明、清两代,汉中官家所书多为唐楷、颜(真卿)柳(公权)欧(阳洵)书体,亦有二王(羲之、献之)楷、行、草书体。清嘉庆年间城固张绳直书法理论《临池臆说》碑,书法俊美,理论精到,影响颇大。清末的王锷、陈才瑊为唐楷大家。民国初年,天津人王世镗在汉中多年,深受石门汉魏石刻之影响,成为一代中国章草及魏书大师。同时,书家文成郁也到了汉中,见到石门摩崖时惊呼“此天助我以成此学也!”。汉中道尹、书法家阮贞豫(合肥人)及城固、西乡等县书法家陈毅(吾峰)、胡培树(戒人)、朱存诚、徐沛科(泽生)、程立中等书坛名流都云集汉上。汉中书家多以临摩汉魏摩崖入手,宗法《石门颂》、《石门铭》。
    清代以前,汉中书法留存作品多依于石刻。主要代表作品是刻于褒斜栈道南端石门一带的摩崖石刻群,为东汉以后历代仕汉者及文人为记叙栈道兴衰、石门通塞、堰渠重修的诗文,其书法价值极高,被国务院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。现存于世(凿迁于古汉台博物馆)有十三块,人称“石门十三品”(详见《文物遗址》卷)。略阳县徐家坪白崖(古名析里),有东汉灵帝建宁五年(172)所刻的《郙阁颂》摩崖隶书,古朴厚重。70年代被炸毁,后将残石搬迁至灵崖寺内,虽粘接复原但已残缺。《石门颂》、《郙阁颂》和甘肃成县的《西峡颂》合称为“汉三颂”,历来为书坛推崇,均为汉隶杰作,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。
    东汉时,城固升仙村隶书《唐公房碑》(现存西安碑林);唐贞元十年(795),楷书《武侯新庙碑》 (现存勉县武侯祠);宋嘉祐二年(1057),雷简夫楷书《大宋兴州新开白水路记》摩崖(位于略阳县白水江乡小河坎乡);明代书法石刻有张弼的狂草一幅(古汉台博物馆藏);明万历十六年(1590),吏部尚书任时行楷书《圣谕碑》(洋县智果寺),以及行草《紫柏山怀山歌》(留坝县张良庙),等三幅明代书法,均为汉中书法名作。
    汉中馆藏历代名人书法作品有:宋代苏轼、黄庭坚的作品(古汉台博物馆藏);明代唐寅、董其昌、祝允明的作品(汉中、城固馆藏);清代翁同和、刘墉、王文治、吴大徵、邓顽白、永星(成亲王,乾隆帝第11子)、何绍基、吴昌硕、罗秀书、李嘉续、康有为的作品(古汉台博物馆藏)。此外,城固馆藏还有刘墉、王文治手迹和吴昌硕的《石鼓文》;宁强馆藏有何绍基的行书《苏东坡四屏》;洋县馆藏有李嘉绩的隶书楹联一对、条屏四幅。
    汉中书法家存留至今的作品还有:康熙七年(1668)6月谭公鼎在汉中天台山《重修三清殿记碑》背面作梅花图,题跋行书160字;洋县石珩行书碑刻《苏东坡洋州题咏三十首》;城固人高树勋书刻《九成宫字贴》;道光年间宁羌知州钱鹤年在五丁关的摩崖石刻等。


 

二、民国时期的书法篆刻


    (一)书法


    民国年间,本区重大书法活动有:王世镗著《稿诀集字》,并刻石于宝峰寺(哑姑山);汉中道尹阮贞豫集碑刻15方,在古汉台建立储石碑廊。
    影响较大的书法家有:
    城固人陈毅,字晓芸,号吾峰,初临颜、柳,继研篆隶,尤精篆刻,其书法自成一格,影响广泛,时有“南康(有为)北陈(毅)”之说,其作品在汉中馆藏民藏均有。
    王世镗(1868~1933),于右任誉其为“古之张芝,今之索靖,三百年来,世无与并”(事见《人物》卷)。
    阮贞豫,光绪初年生,合肥人,字翰伯,20年代曾任汉中道尹。善书法,好文事,书踵汉魏。曾以古汉台为基地,创修竹林阁,建储古碑廊。阮氏书作今有石刻、墨迹传世。古汉台存阮氏撰文并书的碑刻有《捐置张念先君遗族田产记碑》、《储古》碑、《竹林阁》和《汉中道署十景诗碑》(阮氏撰文,王世镗书丹)。
    文成郁(1879~1926),字伯子,原籍四川秀山,民国初年迁居汉中,师承包世臣,著有《书法辑要》。文在汉中开馆授徒,弟子很多,所创龙门派书体至今影响汉中书坛。1919年,为王世镗《稿诀集字》碑刻题写碑名。
    杜锡五,南郑县高台寺人,号琴鹤轩主,文成郁弟子,书宗龙门汉魏,曾任于右任秘书。1934年在南京桃叶渡将其师《书法辑要》和清代书家私相传授的《书法秘诀》刊印出版,并请当时书法大家郑沅和章草大家杨天骥(字千里)题跋。

高道天(1900~1959),原籍城固,迁居汉中,文成郁弟子,书宗龙门,兼入汉隶。曾在北京创办汉魏书法研究社。抗战期间返汉,在城固出任西北联大书法导师,著有《书通》、《道天翰墨》等。

徐泽生,西乡县人,少时遍习各家书体,功力坚厚,章草尤工,曾为王世镗《稿诀集字》碑刻旁释,30年代末多次在西乡县举办个人书展。

黄鹤寿,书宗唐颜,长于行楷,存世有汉中拜将坛“汉大将韩信拜将坛”颜体巨碑,为其1943年所书。

杨信甫(1901~1981),洋县龙亭人,自幼习魏碑,曾任赵寿山部少校秘书。晚年著有《写字程法》、《书法管见》二篇。收藏的李鸿章、曾国藩条幅和于右任手书《总理遗嘱》及对联,现藏于洋县文化馆。

刘渔山,洋县人。书宗颜柳、魏隶皆工,其学生众多,对洋县书法影响很大。

抗日战争期间,北京、西安大专院校迁驻汉中,其中黎锦熙、秦振西等教授,皆精书法,对本市书坛亦有影响。


 

(二)篆刻

 

民国期间,本市篆刻家主要有:李白瑜、李次玉、李乃珍、李少松,均系西乡李文敏(见《人物》卷)后裔,家学深厚,皆爱金石翰墨。抗战时期,四人共创核桃印章,熔工艺与印学于一体,品位甚高。李白瑜1945年在重庆为郭沫若治印,并赠自制“汉瓦当砚”一方,郭见其砚制刻精美,即题七律一首,书赠白瑜。于右任称其为“金石家后起之秀”。

陈才瑊(1865~1952),字次石,别号汉滨渔者,祖籍湖北武昌,晚清定居汉中过街楼。其于书画、金石、音律、诗词、曲赋无所不工。

 

(三)陕南苏区石刻和木刻


1932年底至1935年初,汉中巴山深山区为川陕苏区辖境,包括南郑、镇巴、西乡、宁强、沔县等县的部分乡镇。期间,红军用石刻、墨书等形式,制作了大量标语。据各县收集和《陕南苏区革命文化史料》记载,至今遗存石刻摩崖标语129条,墨书标语91条。同时留藏的有“红江县印”、“红二十九军关防印”、“中共陕南特委书记陈锦章印”、“赤北县二区七乡苏维埃政府印”、“嘉陵县第一区苏维埃印”、“川陕红江县第七区苏维埃印”等木刻、石刻苏区政权印章。


    三、解放后的书法篆刻


    (一)主要书家及书艺特点


    解放初期,公私行文尚使用毛笔,渐次使用钢笔,对传统书法艺术提倡不够。50~70年代,有影响的书法家大多从事教育工作。至80年代,汉中书法爱好者渐多,其代表人物有魏俊初、张文德、王复忱、白日煦、宋启文、蔡亚安、陈竹朋、徐毓泉、张敏之、王继彬等人。80年代中期以后,汉中书法活动日益活跃,书法水平提高较快,风气甚浓,且多次与省内外,以及日本等书法界交流。90年代,书法组织渐次成立,如汉中市青年书法家协会、宁强县书法家协会等。各县市经常举办书展,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书法爱好者。其作品或参加国内外展出,或在省内外专业书法报刊发表并获奖。期间,书法展出到过深圳、北京和日本国,开始走出陕西、走出国门,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90年代,汉中面世书法作品较多者有陈竹朋、徐毓泉、徐永锡、白云腾、张保庆、李星、梁新云、钟林元、张敏之、王继彬、宋宏、刁永泉等。
    80年代中后期曾一度兴起“硬笔书法”热,不少青年争相学习、摩写。


    (二)篆刻及书法微雕

 

解放初期,汉中篆刻活动主要以实用为目的,各县城有刻制印章的工艺社,其中不乏刻工精良之人。但论艺术,仍以兼工篆刻的书法家为其中优秀者,如李白瑜、庞裕洲、蒲昌林、蔡亚安、宋启文、胡肇清等。70~90年代有何挺警、陈竹朋、翁嘉礼、钟林元、葛发熙等人。

宁强胡肇德从事微雕艺术篆刻,师秦汉金石及清代吴昌硕、黄士陵,作品古朴、灵动自然。1959年,胡肇德曾为毛泽东、刘少奇治印二方,并在长4厘米、宽1.5厘米的象牙骨上雕刻了毛泽东《反对自由主义》全文,时人称奇,该印现存北京“毛主席纪念堂”。汉中市马振超,陕北榆林人,微刻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大展中获奖,有作品在3×2毫米象牙米粒上刻出毛泽东词《沁园春》全文。

 

(三)主要书法组织


    汉中地区书法家学会:1984年4月成立时有会员62人,后发展到130人。
    汉中市青年书法学会:1985年9月成立,会员70人。
    汉中市书法学会及石门印社:1988年1月成立。
    洋县书画学会:1984年成立,有会员51人。
    宁强汉源书画院:1992年12月成立。
    本地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有:陈竹朋、徐毓泉、李星、钟林元、梁新云、徐永锡;有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52人。

 

(文章来源:陕西地情网《汉中地方志》)

 


 


地址:汉台区莲湖路市群艺馆书协办公室
联系人:张老师
邮箱:shufa0916@126.com
网址:http://www.shufa0916.com

汉源书法 | 书坛资讯 | 名家推荐 | 书理书论 | 历史遗迹 | 县区平台 | 书法团体 | 作品欣赏
版权所有:汉中书法 copyright 2011-2012  陕ICP备16001073号-1
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024*768以上
后台管理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