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汉中书协 书坛资讯 书法人物 书理书论 历史遗迹 县区平台 书法团体 作品欣赏
  县区平台: 汉台 | 南郑 | 城固 | 勉县 | 洋县 | 西乡 | 宁强 | 略阳 | 镇巴 | 留坝 | 佛坪
首页 >> 书理书论书法理论 
名帖赏析七:龙门《始平公造像记》
发布日期:2011-12-15 09:51:16 来源:SHUFA0916点击次数:0

王默

龙门《始平公造像记》

 

若从碑刻、墓志、造像、摩崖来划分魏碑书,那么作为造像类的龙门书法是其中很重要者之一;若从方笔魏、圆笔魏来划分魏碑书,那么作为方碑魏的龙门书法更是二者之一。从一定意义上讲,如果说南帖主要是圆笔的话,那么北碑主要是方笔。因此,实际上有很多人一见方笔字就很容易称之为北碑。而方笔的龙门书法是很能代表北碑书法风格特点的。

龙门石窟书作,种类万千,堪称宝窟,有《龙门二十品》和《龙门四品》,还有龙门二十六品、三十品、五十品、百品、千五百品和龙门全书拓本等。但无论如何,《始平公造像记》那是断断少不得的,可以说,它是最具有龙门风格,应该是龙门书作的代表。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》中列它为“能品上”,并称道:“(余)遍临诸品,终于《始平公》,极意疏荡,骨格成,体形定,得其势雄力厚,一生无靡弱之病。”杨守敬《平碑记》也说:“《始平公》以宽博胜。”

虽然如此,但一个不难发现的实事是,康、杨二人对《始平公》都是取其结体。在他们的书作中,那种方笔的特点,却是寻不到影子的。

在中国清以来的碑学运动长河中,如果硬要寻找最具有方笔魏特点书家的话,则应该是两人,一是首推赵之谦,另一是李瑞清。特别是赵之谦,其楷书明显脱胎于龙门书法。在当代书法史上,随着八十年代中原书法的“弄潮”,北碑书风再次大盛,龙门书法也再次盛行,许多人更以方笔魏为极规。

但随此,也有些人提出这样的问题:方笔到底是毛笔写出来的,还是用刀刻出来的?如果是用刀刻出来的,那又何必用毛笔刻意摹仿刀刻呢?如果是用毛笔写出来的,那为什么用传统的执笔法竟然不能如意地写出方笔呢?比如《始平公》属于阳刻法,大量地使用“切刀”,起笔、行笔的边缘较为平齐,用毛笔是很难写出这种效果的。笔者曾听《石门十三品》石刻研究专家郭荣章先生说:“书法中的方笔,可以肯定地说是用刀刻出的。一些人不能发现这一点,故意去用毛笔仿刀刻的效果,本来是不该提倡的,不过这种故意的摹仿又生出一种新的书法效果,就应该另当别论。”启功先生曾有句名言:“一生师笔不师刀”,不知老先生是否也有此种观感在?

当代碑学大师沙孟海先生的观点则最能具有启发性。我们看沙老的书作,其实是很难找到“方笔”的。而更重要的是他较早关注到笔写与刀刻的问题。他在《碑与帖》一文中说:“北碑戈戟森然,实由刻手拙劣,信手确凿,决不是毛笔书丹便如此。”在沙老看来,北碑的方笔是刀刻的,而不是毛笔写的,也因此,在他的书作中寻找不到方笔的影子。

而沙老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发现在于,他首先挖掘出我国唐以前人与唐以后人的执笔法不同的问题。唐以前人“席地而坐”,因此是用“斜执笔法”,这不同于唐以后人的“伏案而写”的“拨镫法”或“五指执笔法”。沙老的这一发现,给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方笔法这一问题。

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应该说是王玉池先生,他在《从高昌砖志谈魏碑》一文中说,魏碑的方笔法,之所以是方笔,一方面是由于刀刻的问题,而另一方面也是毛笔写出的问题,但毛笔书写时的执笔法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执笔法,应该是有一种现已失传的执笔法,他推测是“偃笔侧锋”,即笔杆要斜,笔锋要侧,绝不能再端端正正地执笔。

对于王先生的这一“偃笔侧锋”的方笔执笔法,尚有待于研究,但另一方面,我们完全可以尝试用这一新的执笔法来写具有“方笔”特点如《始平公》的龙门书作。如此,也就给了我们一个写魏碑,特别是龙门书法的新的“技法”,这,无疑是很有助于我们临习方笔魏碑的。

点击查看放大图

点击查看放大图

点击查看放大图

点击查看放大图

 

点击查看放大图


 


地址:汉台区莲湖路市群艺馆书协办公室
联系人:张老师
邮箱:shufa0916@126.com
网址:http://www.shufa0916.com

汉源书法 | 书坛资讯 | 名家推荐 | 书理书论 | 历史遗迹 | 县区平台 | 书法团体 | 作品欣赏
版权所有:汉中书法 copyright 2011-2012  陕ICP备16001073号-1
建议浏览器分辨率 1024*768以上
后台管理 返回顶部